高低溫試驗箱的內箱尺寸怎么樣確定?
如何選擇高低溫試驗箱的內箱尺寸
高低溫試驗箱容積的正確選擇我們將試樣(元器件、組件、部件或整機)置入濕熱高低溫試驗箱進行試驗時,為了保證其測試產品周圍氣氛能滿足試驗規范所規定的環境試驗條件,濕熱高低溫試驗箱工作尺寸與試樣外廓尺寸之間應遵循以下幾點規則:
1.試樣的體積(W×D×H)不得超過試驗箱有效工作空間的20--35%。高低溫防暴試驗箱對于在試驗中發熱的產品推薦選用不大于10%
2.試樣的迎風斷面積與該斷面上試驗箱工作室總面積之比不大于35--50%
3.試樣外廓表面距試驗箱壁的距離至少保持100--150mm
總括上述三點規定,濕熱高低溫試驗箱的工作室容積至少應是試樣外廓體積的3--5倍,低溫試驗箱理由有以下幾點:
1、試樣置入箱體后擠占了流暢的通道,通道變窄將導致氣流流速的增加,加速氣流與試樣之間的熱交換。這與環境條件的再現性不符,因在有關標準中對涉及溫度環境試驗都規定試驗箱內試樣周圍的空氣流速不應超過1.7m/s,以防止試樣和周圍氣氛產生不符合實際的熱傳導,在空載時試驗箱內平均風速為 0.6--0.8m/s,不超過1m/s,滿足以上要求所規定的空間及面積比時,流場的風速可能增大(50--100)%,平均風速為(1--1.7)m /s,滿足標準規定的要求。
2、濕熱高低溫試驗箱內環境參數的精度指標都是在空載狀態下檢測的結果,一旦置入試樣后,對試驗箱內環境參數的均勻性將產生影響,試樣占有的空間越大,這種影響也就越嚴重。因此,盡量滿足以上所概述幾項要求,高低溫防暴試驗箱以保證試樣周圍環境參數的均勻性。
3、根據熱傳導的原理,箱壁附近氣流的溫度通常與流場中心溫度相差2--3℃,在高低溫的上下限時,還可能達到5℃。試驗溫度與外界大氣環境相差越大,上述溫差也越大,因此,距箱壁(100--150mm)距離內的空間是不可利用空間??沙淌礁叩蜏卦囼炏浔略蚣敖鉀Q方法一、可程式高低溫試驗箱冰堵的原因:1.低溫設備壓縮機在加壓式漏時,將空氣中的水蒸氣壓縮成水,注入管道內造成冰堵。2.制冷蒸發器破損后,長期開機而將冷凍(藏)室中的水分子,連帶空氣中的水蒸氣一并帶入壓縮機內(開機時發器內產生負壓,大氣壓力就將潮濕空氣中的水分子帶入機內)。3.高低溫機工藝管打開后未密封,又未及時修理。這種長期擱置的冰霜,高低溫防暴試驗箱加上偶爾開開機,空氣中的水分就會從管口外帶入機內。還有未密封又長期放置的壓縮機,未經干燥處理就換到冰霜上去使用,也會造成冰堵。
4.制冷劑水分過多,充注會造成冰堵。5.干燥過濾器老化失效,失去應有的干燥吸水功能,上述5條中尤以1、2兩項***為突出。
二、可程式高低溫試驗箱冰堵防治辦法:在加壓試漏,能夠做到排除進氣部分的水分,將水分拒之門外,就是防治出現冰堵的關鍵,制作一個干燥過濾器:找一個帶有密封蓋的鐵罐,在盒底分別鉆一個6cm的圓孔,在圓孔處焊一段¢的銅管,將約200克制作(也可視鐵罐的有效容積)的干燥氯化鈣(選大塊的)裝入厚尼龍襪中或尼龍布袋中,高低溫防暴試驗箱將其放入鐵罐中并蓋緊,暫時不用時在將兩個管口塞牢,以防潮濕空氣進入。在使用時,拔下塞子,將排氣口與壓縮機進氣管連接即可,使用完畢,務必再將兩管口封牢。高低溫試驗箱的產品特點及安裝場所要求高低溫試驗箱的產品特點:設備主要由箱體、制冷系統、加熱系統、空氣循環系統以及控制系統組成。試驗箱體設計好,采用數控機床加工成型,恒濕高低溫試驗箱并采用無反作用把手,操作容易。箱門密封采用精制硅橡膠,從而在高、低溫下不存在老化及硬化現象。
內膽為進口SUS304不銹鋼板,外殼為A3板噴塑處理,更顯光潔、美觀。
保溫系統采用超細玻璃纖維或硬質聚氨酯發泡填充保溫區,以保證箱體內部溫度。溫度控制采用進口儀表,具有P.I.D自動演算的功能,高低溫防暴試驗箱人性化設計的操作方法,易學易用。加溫與制冷系統是設備更有效地提高升溫、降溫、效率。制冷系統為全自動控制與安全保護協調系統。采用多翼式送風循環,避免任何死角,可使測試區域內溫度分布均勻??諝庋h出風回風設計,風壓風速均符合測試標準,并可使開門瞬間溫度回溫時間快。
為了便于箱體散熱及維修保養,安裝高低溫試驗箱的場符合下列條件:1、相鄰的墻壁或器物之間的距離。2、為了穩定地發揮試驗箱的功能、性能,高低溫防暴試驗箱應選擇常年溫度為15--25℃,相對濕度小于85%的場所。 3、安裝場所的環境溫度切忌急劇變化。4、應安裝在水平的地面上(安裝時應用水平儀在地面上確定水平)。5、應安裝在無直射陽光的場所。6、應安裝在通風良好的場所。7、應安裝在遠離可燃物、爆炸物及高溫發熱源的地方。8、應安裝在灰塵少的場所。9、盡可能地安裝在靠近供電電源的場所。
文章來源網絡,內容僅供參考,請謹慎核實。
- 上一篇:高低溫交變濕熱試驗箱用途和產品資料有哪些? 2021/9/26
- 下一篇:上海復合鹽霧腐蝕試驗箱性能指針及系統組成 2021/9/26